

8月15日,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赛。图为机器人在1500米比赛中。图/中新社
《欢迎来到碳基生命的世界》旋律在“冰丝带”奏响,数十个机械肢体与人类舞者同频,那精确而富有韵律的姿仪,已非冰冷科技对人类动作的简单模仿。
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上,一场史无前例的“人机共舞”正以具身化的方式宣告:人机关系的崭新图景已然在聚光灯下铺开。这不仅是技术的炫示,更是文明演进中一次深刻的范式转换——从“工具理性”的旧范式迈向“生命共生”的新纪元。
人机共生的美学维度,在此刻璀璨绽放。开幕式的三重奏以艺术为媒介,将这一理念诉诸感官。《智韵和鸣》中,机器人以精密的程式复现戏曲水袖的柔韧流转与武术招式的雄浑气韵,其关节的每一次转动、每一次停顿,皆是对人类艺术遗产的数字化致意。这是机械对肢体动作的精准复刻,也是AI对人文精神的深情拥抱。
《天工霓裳》的T台上,机器人模特与人类设计师共同演绎着未来时尚的叙事。当非遗元素被编织入机械外壳的曲线,当国潮符号闪烁于LED光带之间,传统与未来的边界在行走中消融。科技不再仅仅是布景或工具,它将登上舞台成为文化表达的主体之一,与人类共同书写审美的新篇章。
机器人一开始仅是危险环境中作业的设备,是流水线的组件,是效率至上的工具。而在那晚的“冰丝带”,舞者与机械臂的默契配合、机器人对审美意向的精准表达,无声诉说着一种人机关系的可能——具备理解与共情能力的创造伙伴。这动人一幕所揭示的,实则是“人机共生”时代的核心精神:“不是谁驾驭谁,而是在彼此映照中释放更大的创造潜能”。
文明的每一次技术飞跃都重塑着人类的生活方式。那一夜“冰丝带”内的光影交响,正在孕育一次同样深刻的转型——从“碳基孤独”走向“碳硅共生”,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门后是人性与机器智能相互照亮、共同进化的无限宇宙。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洺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