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998年在布达佩斯建立第一家兰州饭店,匈牙利华人王强已经做了近30年中餐,他经营的中餐馆凭借地道的风味积累了超高人气,是大家心中的“中餐地标”。在当地电视台的美食节目中,他也是观众们熟悉的Wang Mester(王大厨)。
前段时间,王强获得匈牙利资深美食和酒店评选机构评选的“最佳远东餐厅”和“最佳亚洲餐厅”奖项。近日,他近日接受中国侨网华人故事栏目专访,讲述如何让匈牙利食客了解并爱上中餐。
想让当地人尝尝正宗的中餐
王强祖籍北京,在做中餐之前他曾从事过很多行业,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手了一家餐馆,1998年开了兰州饭店。那时当地人都没见过兰州牛肉面,对这种中式拉面倍感新奇,饭店刚开生意就很火。
王强介绍,当时当地中餐馆还没形成规模,很多中餐馆常备两本菜单,一本给当地人看,一本给华人看。给当地人的菜单上基本都是改良版中餐,这些菜不像正宗中餐那样讲究配料,主要用糖、醋、辣椒等调味,代表菜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当地人认知中,中餐与中式快餐是划等号的。
“那时常听匈牙利朋友说,布达佩斯的中餐馆味道都差不多,我就想一定要让当地人尝尝正宗的中餐。”王强说,当时在布达佩斯根本买不到正宗的中餐调料,他们只能从国内采购运来,推出了大盘鸡、葱爆羊肉等西北风味菜肴,也很受当地食客欢迎。
餐馆的名气也吸引了匈牙利的电视媒体,渐渐开始有电视台给王强打电话,希望采访餐馆,还到厨房拍摄拉面制作过程。
后来王强还受邀在当地的电视台录制一档美食节目,镜头前他身穿白色厨师服,一边做中餐一边用流利的匈牙利语讲解菜品制作过程。节目总共录制了十余期,很多匈牙利的电视观众也是通过这档节目了解了中餐。
2024年11月,王强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匈牙利辣椒电视台(TV Paprika)20周年活动。(受访者供图)
当时王强也认识了一些匈牙利的餐饮界人士,于2004年一起创立了匈牙利餐饮协会。他介绍,餐饮协会目前有4000余名会员,定期举办美食文化节、行业发展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还常常组织中餐业者与匈牙利餐饮业者交流,探讨中餐与西餐的融合发展等。
2005年王强还开办了一所厨师学校,专门教授中餐烹饪。课程每期一个月,每周授课一次,每次教三到四道中国菜。因为每期教授的菜品不重复,有不少学员连续报名多期课程,甚至有人学了七八次。
原汁原味的中餐俘获食客
在布达佩斯十四区,有一家大名鼎鼎的鼎鼎香餐厅,木质的门和牌匾、铺了青砖的墙壁在欧洲风格的街道上格外引人注目,餐厅主营川菜,当地的政要和明星都是这家中餐馆的常客,餐厅也曾作为奈飞(Netflix)电影的拍摄取景地。
位于布达佩斯十四区的鼎鼎香餐厅。(受访者供图)
这家餐厅由王强建立于2009年,于2012年重新装修。他说:“很多建筑材料和装饰品都是从中国运过来的,为了寻找青砖和石雕,我跑了很多城市。器皿、餐具、茶具、桌椅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盘子上都印有川剧脸谱的图案。”“菜品都是地道川味,其中有一道川西霸王骨是店里的招牌。”王强说,牛骨要选肥瘦相宜、肉质鲜嫩的肋排,先用独家秘方进行卤制,再放油锅里炸制,最后将辣椒、花椒等13种调料翻炒做成酱汁浇在排骨上。排骨非常香,很多食客顾不上矜持,拿起骨头直接啃。
谈及匈牙利人为何对川菜的接受度很高,王强说,在匈牙利辣椒也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无论是煲汤、炖肉还是腌菜,都离不开辣椒。特别是名为Paprika的红椒粉,更是匈牙利菜肴的灵魂,在匈牙利的市场也能看到摊主把辣椒穿成串售卖。
鼎鼎香餐厅的川菜菜品。(受访者供图)
“匈牙利有不少菜品和中餐很相似,比如他们的土豆牛肉汤和中餐的土豆炖牛腩很接近,他们还有炖猪肉、炖牛肉等炖菜。”王强说,匈牙利菜常用的香叶、丁香等调料也和中餐有所重合,所以他们对中餐有天生的亲切感。
后来王强在布达佩斯二区开了一家规模更大的鼎鼎香分店,营业面积约500多平方米,不仅经营川菜,也增加了东北菜、北京菜、徽菜等不同菜系。
这些年来鼎鼎香也收获了很多忠实顾客,很多匈牙利政要也是这里的常客。王强说,还有一对70多岁的当地人夫妻,每周六中午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店里吃饭,已经坚持了十来年。
致力于中餐推广的Wang Mester
在布达佩斯中央大市场附近,一家名为Biang Bisztró的面馆生意火爆。玻璃橱窗后的操作间里,拉面师傅捏住面团在案板上“biangbiang”拍打,煮熟沥干后放入辣椒面、蒜末后浇热油,再加生抽、香醋、面汤等,这碗biangbiang面引得食客大快朵颐。
餐厅在食材与风味上都很讲究,由陕西厨师传授拉面技艺,延续了地道的制作方法。基础食材如面粉、青菜、肉类等从当地采购,辣椒则是从中国采购。餐厅采用选辣标注的方式,让顾客自主选择辣度。店内还配备刀削面机器人,机器被放置在窗边,成为顾客拍照打卡的趣味亮点。
食客在Biang Bisztró面馆吃饭。(受访者供图)
“匈牙利人很爱吃面条,目前我们有三家门店,到了吃饭时间通常需要排队等位。”王强说,除了各类面食,店里还提供炒饭、盖浇饭等菜品。其中炒饭很有特色,包含青红椒、酸豆角等约8种食材,顾客可按需添加鸡肉或牛肉,口感层次丰富。
最近,王强还新开了一家烤鱼店和一家卤味店,卤味店门脸虽小但品类齐全,鸭掌、鸭头、牛百叶、牛肉、猪头肉、东北干肠等应有尽有,每天早上手工现制。烤鱼店则特意从国内引进烤鱼设备,食客可以选择香辣、豆豉和蒜香等不同口味。
王强说,如今这样的中国小吃店在匈牙利越来越多,面条、肉夹馍、烧烤等都很火,不同于“大而全”的传统中餐馆,这些小店有“小而美”的特点,人员少,运营简单。随着中国小吃被越来越多当地人接受,小吃店也成了中餐发展的方向之一。
王强新开的大王烤鱼店。(受访者供图)
现在王强依然会参加当地媒体的美食节目录制,他告诉记者,现在的节目很多是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节目内容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专注教做菜,现在大多是展示类或访谈类,常会结合开放式厨房场景。
“比如在春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期间,节目组会邀请我聊华人过节的饮食习俗,我边说边讲解,和大家分享相关内容。今年春节期间,我还和布达佩斯市长一起录制了视频,在唐人街庙会边吃边聊中国的传统节日。”王强说。
王强在街边品尝biangbiang面。(受访者供图)
王强也以“Wang Mester”的名字注册了社交媒体平台,两年里积累了几十万粉丝。他说:“日常拍摄的内容不只有做菜,还会加入搞笑等轻松元素,也有不少网友因为关注我专门来我们店里吃饭。我还多次带当地的记者前往唐人街,其中一条介绍唐人街上的中餐馆的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有160万的浏览量。”
在他看来,得益于匈牙利华人数量增长以及中资企业的入驻,带动了当地对中餐的需求提升。从发展趋势来看,中餐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推动整体的品质升级。“未来我们还会不断学习和探索,让更多人体验到舌尖上的中华文化。”
(来源:中国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