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特供稿件
【短评】中国民办高校福耀科技大学缘何成考生眼中的“香饽饽”?

最近,中国广西、江西等地公布了今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投档情况统计表。其中,备受关注的民办普通高校福耀科技大学最低投档线(物理类)已超过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在当地最低投档分数线。

首次招生的福耀科技大学,缘何能成高分考生眼中的“香饽饽”?答案或许就藏在它全新的办学模式里。该校由中国企业家曹德旺豪掷百亿元(人民币,下同)创办,明星教育家、前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掌舵,且学校每年10亿元左右的预算全花在学生身上,这种巨大资源投入与掌舵者光环显然容易得到学生认同。

在师资配置上,该校虽只招50人,却配备了15名院士、56位全球前2%的顶尖科学家,这意味着每个学生身边能围着好几位“大咖”。这种小而精的模式与很多公办院校的数百乃至上千名学生围着一名院士转形成巨大差异,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特别的重视。

在人才培养上,曹德旺引入的“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产学研机制,将实践教学占比提升至40%。这与部分公办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形成鲜明对比。专业设置上,该校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战略新兴领域,课程模块与华为、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深度共建,较之部分公办高校滞后于产业发展的专业设置,展现出更强市场敏锐度。

其实,除了福耀科技大学,同为今年首次招生的民办高校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浙江的录取分数线同样超过不少“双一流”高校。

放眼海外,民办高校早已撑起人才培养“半边天”,不论是美国麻省理工,还是欧洲的里昂商学院,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学子前往就读,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福耀科技大学等民办高校异军突起,实质是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趋势的本土化实践,标志着中国教育供给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多元格局转变。新修订的《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明确支持“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这种政策导向将促进公办与民办高校形成良性互动:公办高校可输出基础研究优势,民办高校则发挥应用转化特长,共同构建分层分类、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

当然,民办高校的崛起不是对公办体系的否定,而是通过差异化发展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升级。而当民办高校的“鲇鱼效应”激活一池春水,也逼着一些中国传统高校思考:教育改革应该面向何方?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李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