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6日,《匈牙利保守主义者》新闻评论网刊发驻匈牙利大使龚韬就美滥施关税、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中欧关系、中匈关系等问题的专访,全文如下:
一、美国对中国制造商品的关税从10%飙升至145%,中美爆发全面关税战,这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有何影响?中方又将如何应对美方行动?拉动内需是否是其中一环?
中国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关税措施不利于中美双方,也不利于整个世界。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高额关税,违背经济规律和世界贸易的原则,对世界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冲击,拖累世界经济复苏。
从短期来看,中国对美出口确将受到影响,但高额关税是一把双刃剑。《财富》指出,关税正在消解中美原本紧密的经济关系。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自美国进口分别占当年中国出口和进口总额的14.7%和6.3%;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美国对华出口、自华进口分别占美国出口和进口总额的7.0%和13.8%。两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出紧密贸易联系,相互依赖且共同受益,高额关税下中美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必然受到破坏。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波森在《外交事务》刊文指出,尽管中国会丧失部分外贸收入,但由于中国国内储蓄水平高且具有广泛海外市场,外贸收入损失可靠拉动内需或寻求其他国家市场出口减缓并最终得以解决,反观美国无法替代生产有关产品,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将受到影响——在这场关税战中真正拥有“升级主导权”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和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改变。正如《金融时报》指出,美国固然是中国制成品重要出口市场,但美方不应低估中方应对其胁迫行为的能力。
一是中国经济基础好。中国连续15年稳居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产业体系完整,经济发展基础牢。中国有14亿多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空间都非常大,将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二是中国外贸韧性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目前已成为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面对外部不利条件,2025年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货物出口保持6.9%增速。中国对美出口额已从2018年的19.2%下降至2024年的14.7%,对美依赖度下降,布鲁盖尔智库学者加西亚·赫雷拉指出,即使中国对美出口因关税大幅下跌,也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剧烈冲击。近期第137届广交会拉开帷幕,已有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第135届同期增长10%,外贸伙伴继续坚定看好中国。
三是中国内需潜力大。过去五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80%,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动力。确如美国兰德公司、路透社等所观察到的,中国重视内需对经济推动作用,今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购在中国”系列活动等政策措施已陆续落地见效。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万亿元,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消费继续呈现增长趋势。与此同时,目前中国居民消费率为40%左右,远低于高收入经济体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56%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这也意味着,中国居民消费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能形成1万多亿元的增量市场,中国内需还有很大挖潜空间。中方对经济后期的走势以及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二、特朗普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球在中国一边:中国需要与我们达成协议,而不是我们与他们达成协议。”什么样的协议才能成为现实的妥协?
首先,球不在中国一边,而在美国一边。中国商务部与美方对口部门一直保持工作层沟通。中美双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但对此持开放态度。单边加征关税措施完全由美方发起,“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
第二,弱肉强食不是现实,正当权益不容妥协。世贸组织前总干事拉米表示,世界贸易体系绝非弱肉强食,特朗普无法通过施加关税内病外治,也无法以此作为谈判甚至非贸易问题的筹码,中欧等大体量经济体对公平谈判保持开放,但绝不会屈服于美国恫吓。美国需要的不是现实的妥协,而是认清现实、回归理性。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根据摩根大通测算,美关税如全面实施,美国GDP增速将从1.3%下降至0.3%,如果实施至9月,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将上升至60%,美国关税已引起加州等几十个州政府起诉、数百万民众抗议。此外,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还观察到,美国关税正在催化新贸易集团形成、加速区域一体化,包括中日韩近日举行五年来首次高级别经贸会谈。《金融时报》指出,世界经济面临着超级大国“脱钩断链”、严重对美国信誉失去信心的危险。美国原本的强硬立场已经发生变化,特朗普总统22日表示:“145%的税率非常高,但不会一直这么高。”在与设想南辕北辙的现实下,回归理性才是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体应有的选择。
三、中国在哪里能为其产品找到新的市场?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问另一个问题:美国是否能找到替代产品?
首先,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竞争力。美国民众需要中国产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这些产品加征关税,也让美国老百姓的生活开销增加很多,所以民众也会想方设法省钱。”Shein、Temu等电商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敦煌网”更是在美国关税政策宣布后异军突起。美国企业也需要中国产品。美国加征关税,影响的不只是贸易伙伴,还有参与和推动全球产供应链融合的美国企业,一经宣布引起了美国工商界巨大反响。4月12日,美国已经宣布对中国智能手机、芯片、光伏产品等豁免所谓“对等关税”。BBC表示,此举是在美国科技公司表达担忧之后所作出的,这些公司警告,若多数在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受到关税影响,价格恐怕将会大幅飙升。
第二,中国构建贸易多元化格局已取得明显成效。全球约70%经济体对华贸易超过对美贸易。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贸顶压前行,实现规模增长、质量提升。据海关统计,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同比增长6.9%。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进出口5.26万亿元,增长2.2%,高出整体0.9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51.1%。其中,对东盟进出口1.71万亿元,增长7.1%。美国占全球贸易比重仅为15%,即使完全停止进口,其他国家5年内即可平复有关影响。
四、在西方专家眼中,中国希望维持经济实力(强劲的出口和受保护的国内市场)、社会稳定、技术增长、地区主导地位、新世界秩序中的世界强国地位(美国霸权的衰落),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大的外交政治影响力、强大的军事实力,最终成为新的全球霸主。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
中国数千年积累的历史智慧是“国霸必衰”,而不是“国强必霸”。中国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五、中国周边外交政策有何重要意义?
近期我在北京参加了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有幸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对中国周边工作的重要部署。会议召开后,作为今年首次出访,习近平主席应邀赴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访问,充分体现周边国家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中国奉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元首外交为引领,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中国已同周边17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同周边25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成为18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同周边国家政治互信与利益融合不断深化。
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良好周边环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建“一带一路”始于周边、惠及周边。“钢铁驼队”联通11个亚洲国家的100余个城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的正式通车让地区国家圆了“铁路梦”“高铁梦”,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巴经济走廊等一大批项目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为周边国家主要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不断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为周边国家带来持久红利,让中国式现代化更多惠及周边。
当前中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中国周边是全球南方国家集中的地区,中国不断创新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下合作,主动发起中国—中亚峰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搭建多层次、跨领域合作平台,携手周边国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当下,中国一如既往扎根周边、贡献周边,以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共同愿景,致力于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携手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正能量。
匈牙利虽不是中国的周边邻国,但两国人民心理距离却很紧密,双方的合作跨越时空。匈牙利奉行“向东开放”政策,同“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对接,同样重视同亚洲国家合作。匈牙利大力支持中欧班列及匈塞铁路作为中欧陆海快线旗舰项目基础设施“硬联通”,深耕欧洲同中国等亚洲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软联通”,坚持建设中匈双语学校、匈牙利文化中心等人文交流渠道“心联通”,为加强欧亚互联互通发挥重要桥梁作用。中方愿同匈方一道,加强同中国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让朋友越聚越多,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
六、欧盟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匈牙利对中国之所以重要是否在于它是通往欧洲的门户?
欧洲幅员辽阔、欧盟成员国众多,包括匈牙利在内的每一个国家都是中欧合作的重要桥梁。中匈友好源远流长,中国高度重视同匈牙利发展友好合作,两国政治互信牢固,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匈牙利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75年来,中匈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坚韧如磐、历久弥新。2024年,中匈共同庆祝建交75周年,习近平主席对匈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将中匈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引领双边关系驶入“黄金航道”。中匈友好也催生了务实合作的累累硕果,中国再次成为匈最大外商投资国和欧盟外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匈直接投资52.8亿欧元,占总投资额的51%,双边贸易额突破160亿美元。
匈牙利是世界上具有独特影响、坚持独立自主的欧洲国家,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长期坚定奉行对华友好政策。匈牙利奉行“向东开放”战略,坚持“经济中立”,致力于推进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其作为东西交汇之地的重要历史作用和区位优势,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国家。随着中匈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匈牙利已经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中转地和集散地。
七、欧盟和美国批评匈牙利对华友好,他们认为中国既是贸易伙伴也是威胁。您如何看待这种矛盾?
相互尊重是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匈、中欧、中美关系的重要前提。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幻想一边对华打压遏制,一边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这种“两面人”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双边关系的稳定,也无法建立起彼此的互信。
中方一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在对外合作中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也不干涉他国内政。无论是中匈合作还是中国同其他欧洲国家的合作,都不针对第三方,也不会受到第三方影响。西雅尔多外长也曾明确表示,匈牙利反对“脱钩断链”,始终认为视中国为威胁只会错失机遇,把中国当伙伴才是正确选择。相信中匈关系并不会因为外界噪音而受到影响。
今年是中国欧盟建立正式外交关系50周年,50年来,中欧合作获得长足发展,更具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成就彼此,还将照亮世界。今年初习近平主席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话时指出,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越要秉持建交初心,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坚持伙伴关系定位。中国对欧盟抱有信心,希望欧盟也能成为中方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4月李强总理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时表示,中方愿同欧方携手努力,保持良好顺畅的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坚持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推动中欧关系不断向好、向前发展。与此同时,中方一贯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反对破坏国际经贸秩序和贸易规则、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行为。相信双方有能力、也有智慧通过友好磋商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开辟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
(来源:驻匈使馆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