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底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停电让5000万民众陷入黑暗,暴露出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一个尖锐的矛盾: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理想与安全性之间如何平衡?
近年来,西班牙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西班牙甚至在停电前6天刚宣布首次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光伏和风电的爆发式增长被视为能源转型的典范。
然而这种看似“完美 ”的能源结构却隐藏着致命缺陷。传统火电、核电的旋转涡轮机能提供“电网惯性”(类比汽车减震器),在电力波动时稳定频率;而风光电依赖逆变器接入电网,缺乏惯量支撑,抗干扰能力大幅下降。此次停电中,西班牙电网负荷骤降60%,部分原因正是光伏出力的突然波动,导致系统无法及时响应,最终引发连锁崩溃。
尽管欧盟设定了2030年45%可再生能源占比的目标,但西班牙与邻国电网互联率仅6%,形成“能源孤岛”;储能设施建设更未跟上绿能扩张速度,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仍处试点阶段。这种“重装机、轻系统”的路径,使得电网在极端天气下面临系统性风险。欧洲在技术与政策上都陷入“激进绿能化”的冲动中。
相较于欧洲,中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则更为注重平衡与协调。截至2025年3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9.66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57.3%,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中国积极推进储能技术的应用和电网基础设施的升级。新型储能装机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9月底,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不断完善电力科学调度,建立应急保障体系,增强了能源系统适应气候变化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此次大停电事故是一记及时的警钟,警示我们绿色理想主义不能忽视工程现实。在减碳与能源安全之间找到平衡,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能源转型也绝非简单的技术替代,而是一场涉及物理系统、市场规则与社会认知的深刻变革。未来能源体系的竞争,本质上是技术迭代与制度创新的双重赛跑——唯有在理想主义中注入现实主义智慧,方能照亮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路。
(文/洺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