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特供稿件
【短评】美国施压也没用,匈牙利缘何坚持与华合作?

特朗普长子小特朗普近日访欧时,称匈牙利和中东欧国家“应选择美国而非中国”作为经济合作伙伴。对此,匈牙利经济部部长纳吉28日表示,匈牙利不会减少与华经济联系。

匈牙利会这么选择,是基于其独特的地缘文化背景和现实经济发展需求。匈牙利人自称“最西边的东方国家”,这一身份认同使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具有天然优势。

2008年金融危机后,匈牙利意识到过度依赖欧盟的经济模式存在巨大风险,因此在2010年推出了“向东开放”战略,积极寻求经济关系多元化。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和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自然成为战略对接的首选。

与华14年互利合作,匈牙利受益匪浅。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以52亿欧元的投资额位居匈牙利第一大外资来源国。相比之下,美国在匈牙利年度投资额长期徘徊在数亿欧元,且多集中于金融服务业。差距如此悬殊,纳吉直言“看不到美方与华对等投资潜力”。在中企助力之下,匈牙利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已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从“欧洲装配车间”到“技术创新枢纽”的蜕变。这种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远非空洞的地缘政治承诺可比拟。这也如匈牙利投资促进局所言,与中国合作意味着“从传统制造到创新研发的完整机遇链”。

匈牙利不怕美国施压,坚持与华合作,也为欧盟提供了战略平衡样本,其务实态度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当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完善营商环境,任何理性的经济体都难以抗拒合作共赢的机遇。这种“政冷经热”的破冰实践,也为缓和中西方关系提供了现实路径。

从更广阔角度看,中匈合作的深意远超双边范畴。当世界面临“脱钩断链”风险时,这种基于市场规律、尊重国情、发展差异的务实合作,恰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生动注脚。

历史早已证明: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从来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优势互补的乘法效应。中匈两国以战略定力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用务实合作破解地缘困局,不仅为各自发展注入新动能,更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超越猜忌、通向共赢的坚实桥梁。

(文/李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