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特供稿件
【短评】取消大小周:互联网行业从“时间竞争”迈向“效能革命”

“小红书宣布取消大小周”消息冲上中文热搜,这一看似企业内部的制度调整,折射出互联网行业的整体转型。从2021年快手率先吹响反内卷号角,到字节跳动、得物等企业跟进,再到如今小红书的加入,持续4年的工时改革,正在重写中国互联网生存的底层逻辑。

大小周以单双休交替循环,工作时长和强度超过正常双休。即便在员工自愿、操作符合《劳动法》的前提下,也是靠挤占劳动者休息时间换取企业短期增长,站在社会总体福祉的角度上看属于开历史的倒车。事实证明这种企业追求人力成本效益最大、变现最快的做法,早早晚晚要撞到“功耗墙”,超六成中国互联网从业者已经出现“隐性疲劳”。取消大小周,无论企业是否自愿、基于怎样的考量,都应视作倒逼行业变革的契机。如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后,研发部门通过优化协作流程,使项目交付周期缩短23%的实践所示,效率革命带来的价值创造远胜于机械的工时累积。

清退大小周的真正价值,在于推动互联网行业从“时间竞争”转向“效能竞争”。硅谷科技公司的“异步协作”模式证明,分布式办公与弹性工时能够提升30%的创意产出。但这对企业的目标管理、流程再造、协作工具都提出更高要求。管理者需要从“工位监工”转型为“目标教练”,用OKR体系替代简单的KPI考核,用数字化工具赋能远程协作,这既是组织能力的挑战,更是管理思维的进化。

人口红利消退与技术革命叠加的当下,这场工时变革预示着更深刻的产业转型。企业需要建立包括技能培训、健康管理、心理疏导在内的员工发展体系,政府应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保障政策,而从业者也要主动提升单位时间价值创造能力。唯有构建企业增效、员工成长、社会进步的正向循环,才能让工时改革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这场围绕大小周的讨论,终将超越简单的工时争议,推动中国互联网行业完成从“体力密集型”到“智力密集型”的质变。如此,未来或许能看到更具活力的产业新生态破茧而出。

(文/申忱)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