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特供稿件
“时机尚未成熟” 中国国花之议数十年难决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有“国花”,作为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为人们所熟知的,如荷兰以郁金香为国花,韩国以木槿花为国花,美国、英国以玫瑰为国花。

中国一直未确定自己的国花,社会各界多年来围绕这一话题热议不辍。近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相关建议的回复,让“国花之争”再受关注。

2023年4月9日,河南洛阳牡丹绽放,吸引游客游览观赏。图/中新社

国家林草局1月30日发布《“关于以法律形式将牡丹确定为我国国花的建议”复文》,结论是:因各方面意见仍存在较大分歧,难以统一,确定国花的时机尚未成熟。

早在1982年,花卉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发表文章《我国国花应是梅花》,被中国媒体称为“倡导评选国花第一人”。当年,中国植物学会委托《植物杂志》发起全国范围的国花讨论,来信投票统计显示,推荐梅花为国花的最多,其次是牡丹。

此后,在全国两会上,屡屡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确定国花的建议。例如,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绣曾连续5年提交把牡丹确定为国花的建议。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接棒提出相同建议。这两位代表均来自河南洛阳,牡丹是洛阳的“市花”。

在多年来不同形式的国花评选中,牡丹、梅花得票最多,也各有坚定支持者。支持牡丹者认为,“唯有牡丹真国色”,其国色天香最能代表国家气度;而支持梅花者认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其高洁风骨最能代表民族精神。

两派意见相持不下,早年支持梅花的陈俊愉修正自己之前的观点,提出将梅花、牡丹确定为“双国花”。2005年,陈俊愉带头起草了《关于尽早确定梅花、牡丹为我国国花的倡议书》,当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62位院士联署支持,包括吴良镛、袁隆平、周干峙、石元春等。

陈俊愉认为,国花的标准应当包括: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观赏性强、深受大众喜爱等。梅花、牡丹是上上之选,两花文化积蕴深厚,内涵丰富,确定梅花、牡丹为双国花,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采用“双国花”模式,如日本以菊花和樱花为双国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丽花为双国花。

但“双国花”的观点也有不少反对者。长年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的西北大学教授李继瓒表示,国花作为国家的象征,理应是唯一的。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存在“双国花”的情况,但大多是因为官方认定与民间共识不一致。

每到重大纪念日或重大活动,呼吁尽快确定国花的声音都会高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相关话题都引发热议,但最终都没有定论。

不光民间热衷讨论国花话题,中国官方也多次将此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林草局近日在回复国花建议时,列举了相关机构进行过的多项行动,包括:

1994年,原农业部指导中国花卉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花评选活动。2005年,原国家林业局指导中国花卉协会分别召开国花评选专家座谈会和全国花卉协会秘书长会议。2006年,原国家林业局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报请审查确认国树国鸟国花评选结果的请示》。2019年,国家林草局组织专家学者召开国花评选工作座谈会,中国花卉协会通过网络开展了“我心中的国花”民意调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年伊始,国花讨论再起,但从官方回复来看,“时机尚未成熟”意味着国花在短时期内难以确定,尚需社会各界去不断寻求共识。

(来源:中新社/编辑:杨柳)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